發(fā)布時間:2025-04-09 04:36 文字大小: [ 大 中 小 ] 瀏覽次數:
最近,黿頭渚景區(qū)迎來一位特殊的“城管隊員”——搭載高級別自動駕駛技術的智能無人巡查車。這輛由無錫市城市管理局聯合車聯網集團打造的“智慧巡查官”,配備遍布周身的感知設備和實時互聯的云端系統,這標志著無錫“車路云一體化”應用正式融入城市治理系統。從地面無人車到空中無人機,從自動清掃機器人到智慧分析平臺,科技賦能下,無錫的城市管理正變得越來越“聰明”。
無人巡查車動態(tài)識別問題
在黿渚路的非機動車道上,身高1.5米的無人巡查車閃著警燈前行,吸引了不少游客駐足拍照。記者在現場看到,這輛無人車穿著藍白相間的“外衣”,長著一雙萌萌的“大眼睛”,車身標有“無錫城管—智能巡查”字樣。
無人巡查車。
“別看它小小的,能力可強了。”市城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,無人巡查車搭載的高清攝像頭如同敏銳的眼睛,將現場視頻實時接入城市管理智能識別系統,可動態(tài)識別占道經營、亂停車、亂堆放等13類城市管理問題。問題識別后的1分鐘內可完成派單,讓就近的執(zhí)法人員趕至現場處理。“傳統人力巡查往往受限于天氣,而無人巡查車車頂的傳感器能穿透雨幕清晰成像,配合L4級自動駕駛技術,能自適應調節(jié)車速并識別信號燈,在復雜路口也能靈活避讓、平穩(wěn)通行。”
“它不僅是巡查員,更是數據分析師。”據介紹,車輛還能實時采集巡查路線上的城市環(huán)境衛(wèi)生、市容秩序、停車管理等情況,并通過5G網絡將數據實時回傳至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,通過大數據比對分析來發(fā)現城市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環(huán)節(jié),為城市治理提供科學決策依據。
空中“哨兵”彌補巡查盲區(qū)
在梁溪區(qū)城管局數字城管監(jiān)督指揮辦公室,工作人員輕點鼠標下達巡航任務指令后,一架無人機從區(qū)城管局大樓樓頂起飛,按照預設航線飛行,同時自動回傳巡航抓拍的圖片和視頻。
梁溪區(qū)無人機監(jiān)控平臺。
“以前,我們使用手持無人機,需要有飛手。今年3月,我們引進了升級款方艙無人機,從出發(fā)到返航都無需人工介入。”負責人李晨穗說,方艙無人機不僅自動化程度更高,巡查范圍也更廣,往南至揚名街道,往北至惠山,其飛行半徑可達4公里。
“現在,無人機巡查已成為我們的一項常態(tài)任務,每天都要飛三四次,在節(jié)假日還會加密頻次。”李晨穗說。近期,錫城天氣晴好,森林火險等級居高不下,無人機會在惠山北坡等處加強巡邏,一旦發(fā)現火情,相關部門會迅速調派巡查人員,填補人力巡查盲區(qū)。此外,在惠山古鎮(zhèn)、南長街等客流量較大的景區(qū)周邊,無人機還能巡檢商家無證外擺、非機動車無序停放等情況。“我們還在持續(xù)拓展低空應用場景,如屋頂是否有違建、工地內是否有不應該出現的建筑垃圾等。”
無人駕駛清掃車掃得真干凈
無人駕駛清掃車已經在錫城街頭正式“上崗”。晨曦微露,經開區(qū)新金匱路上,2輛無人駕駛掃路機正在作業(yè)。“試點路線是新金匱路—尚賢道,該路段車流量較少,不會引起交通堵塞。在觀山路的部分路段,清掃車在非機動車道工作,自去年10月試點以來效果非常不錯。”經開區(qū)執(zhí)法監(jiān)督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。
無人駕駛清掃車。
一些公園、科技園區(qū)內引入了迷你版的無人駕駛清掃車,車身高度和寬度均大幅縮減,可靈活穿梭于公園步道、科技園區(qū)窄路、綠化帶邊緣等傳統大型設備難以覆蓋的區(qū)域。
雖然是無人駕駛,但掃路機可不是“盲掃”。它配備激光雷達和攝像頭,依托神經網絡技術和高精定位,形成360°無死角監(jiān)控,精準識別道路障礙物,所到之處,落葉、紙屑等垃圾被一掃而光。“這車掃得真干凈,邊邊角角都不放過。”路過的市民豎起了大拇指。
據介紹,這些清掃車單次充電作業(yè)面積超12萬平方米,相當于可以清掃7個標準田徑場。它們能自主規(guī)劃路線,識別紅綠燈,底部4個大掃把加上超大吸力,可以邊行進,邊沖刷,邊清掃。它們能自動“捕捉”途經之處的各種垃圾,最后還能自己傾倒垃圾、泊車歸位。這些無人駕駛清掃車專攻車流較少的早高峰后時段及夜間作業(yè),與環(huán)衛(wèi)工人形成“錯峰互補”。遇到暴雨、高溫等極端天氣,它們將化身“應急先鋒”,在保障人員安全的同時確保城市整潔。
來源:江南晚報